61180038_2269705986612937_5753278275480715264_o.jpg

因緣際會下朋友的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正值對於兩性關係感興趣的時期,
我也借閱了這本書來翻閱翻閱,剛好前陣子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
即便是封閉的韓國,劇中的片段還是讓人感觸良多,不禁慶幸著自己生在台灣。

可是,就算在我們看似進步的西方國家,仍然存在著性別歧視,當然更甭提在亞洲社會,
早已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完全斬草除根。

媒體人物"不經意"提起的性別歧視,再度應證,台灣同樣還未逃出認為男女地位不平等的魔掌。

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一定有人在你耳邊說過『女孩子應該...』等話語,特別是身為女性,
常常耳聞身為女生應該坐有坐相,說話應該輕聲細語,找個(有錢)人嫁就好,書不用讀太高,女生天生細膩敏感,
女生就是愛乾淨,打扮得漂漂亮亮保養自己,會打掃做菜...,
真要說起諸如此類的話,大概10篇也說不完,不勝枚舉的字句,不斷在你身邊耳提面命著,
深怕有一天,我們會把這些"愛的叮嚀",忘得一乾二淨。

要『像個女人』等字彙就像恐嚇般,每個人都這麼做,所以你也不能例外,
什麼是『像個女人』,他們當然可以有一番說詞,徹底灌輸你的腦袋,照著他們寫好的劇本走,
但是,為什麼男人女人會有一套標準,而我們為何又要按照別人的標準過活,
欸!你忘了嗎?那是你的人生啊!那些關他們什麼事的人,為何可以干預你的人生?
沒有帶給別人麻煩,沒有做壞事,為什麼還是得按照別人的步調走,你曾經想過、懷疑過嗎?

我記得一個在日本工作許久的朋友說,在日本女生超過三十歲還沒有結婚就是沒有價值,沒有人要的歲數,
蛤?如果你活到八十、九十歲,超過三十歲就已經是沒有價值的人?這會不會太殘忍了?
男生反而是隨著年紀增長,魅力值隨之增長,我不懂,為何會有這種落差?

原來年紀如此重要,重要到相處之間不是最重談得來,反而是年齡這回事?是最先審核標準?
當然人海茫茫,你當然可以從中找到年輕貌美又聊得來的對象,
但我始終覺得,年紀這回事,不應該是框住人生的優先標準。

畢竟很多人是外表看不出年紀,難不成認識之後,要追著對方年紀跑?
還是聽聞實際年紀嚇得後落荒而逃?人生難道煩惱還不夠多?何苦讓自己找麻煩。

所謂『自在做女人』,不需要追求完美,而是要樂在其中。

你當然可以回家癱在沙發上什麼也不想做,這是專屬自己的禁地,有何不可?
正因為每個人都會疲憊,需要鬆懈,總是要有個地方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社會上存在太多,我們不了解他人,卻又自以為是地臆測他人,
『他一定是***的人。』、『保持單身的理由一定是他很難搞、有問題。』、
『找不到對象肯定是太挑、眼睛長在頭上。』、『過了30歲還沒結婚就是老了。』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回顧自己是否在不了解對方的前提下恣意評論過?
我相信很多現象(它不稱為問題),可能有它的原因,也可能沒有。
我不是他的家人或朋友,我為何要過度關心明明就不是我的事。

可能時機未到,可能根本就不想做這件事,原因可能有很多,也可能就只是想這麼做,
也可能有我們未知傷痛的過去,或者因為壓力而厭倦,用同種標準去評斷他人,真的很不公平!

倘若你沒有真心想了解一個人,就不要急著說他一定有問題。

想起關於打扮這件事,我有一陣子完全不想妝點自己,穿著輕便的服裝外出,
我認為這就是舒服的自己,但偶爾照照鏡子卻會發現,過於舒服的自己,好似不是我想要的。

甚至朋友聚會時,不免會迸出一句:『你以前穿著很華麗,現在樸素好多。』
不管是年紀也好,還是眼光改變,人生本來就是一邊過著一邊調整,我當然還是喜歡那些與眾不同的單品,
與其說打扮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好,倒不如說穿得美美的走在路上,一切事物都像是被暈染變得新鮮,
總不會在路上偶然遇見熟人,還開心自己邋遢的模樣被撞個正著,把自己想要的模樣呈現,才能樂在其中。

********************

覺得痛苦時,告訴自己『現在這樣就很好了』,只要想到『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就能湧現『明天再努力一下吧』的動力。


將『應該』的執著,轉變為『想要』的力量。

看到這篇,內心湧現小小的心得,
『我對自己的用餐方式沒有自信,只要和不熟的人一起吃飯,就會緊張得全身僵硬。
如果我用餐的樣子不自然請不要介意喔。』、
『我不太懂怎麼挑選好店或者適合的禮物,你可以幫我嗎?』


我其實也很認同主動"示弱"並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讓他人更理解你,但偏偏要坦誠說出自己的"弱點"很難。
或許因為不確定對方的反應,搞不好不說對方也不會發現的心理,會使得自己卻步。
但有時"事先聲明",少了緊張的情緒,也許可以更自在地完成某些事,未必是反效果。

當我們被『應該』困住時,會覺得這些『應該』是別人強加到我們身上的。
但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是我們自己選擇被『應該』困住。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很注意『進入身體的東西』,會在意食品添加物,選擇有機食品。
但不知為什麼,我們卻對『進入腦袋的東西』滿不在乎,甚至隨意攝取了一堆有害的物質送進腦子裡。


捨棄所有無視人心困境的『應該』。
從『應該』中選出自己能掌控的『想要』。


********************

愛情和婚姻,是『選擇』而非『必須』。

被討厭也想坦白,才是尊重而對等的愛情。

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幸福的證據。

活出每個年紀『想要』的自己。

認為自己『還能活躍在最前線』,並不是刻意裝年輕,而是不管到了幾歲,都要相信自己有被愛的價值,
能夠像他人敞開心胸,並沉澱出符合實際年齡的美麗。


越成熟的男性,越不在意女性的年齡。

年齡增長的優點,就是更了解什麼適合自己。

到了一定的年紀,對身體好的事會成為讓自己變美的事,
是因為此時已經懂得珍惜自己,而這種珍惜會讓自己變得更美。


反過來說,年輕時做的那些讓自己變美的事,不一定是珍惜自己的事,
建立在『旁人眼光』之上的青春美貌,其本質是作為『商品』的『應該』,而不是『想要』。


在什麼年紀,就努力去做那個年紀能做的事。

人生就像騎腳踏車,如果不一直往前踩就會倒下來。

如果能用『前面再曲折,終會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去看待年輕時的各種體驗,
那些境遇就會成為我們的養分。


未來的自己一定正在為現今的自己加油鼓勵。

允許自己變老,是成熟的證明。

只要我們一直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就無法誠實地活下去。

※ 粗體字為書籍內容摘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ri2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