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改變時,和當下是否出於自願,
有時沒有絕對的關係。

當食慾大開時,會擔心自己體重直線上升,
但食慾不振時,也憂慮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

今天上課時,老師花了點時間談論社會化的問題,
『人不是被社會同化,就是加速社會的惡化。
但是寧可被社會同化,也不要加速社會惡化。』

老師舉了一個例子,起初人總是身懷遠大抱負,
在台下看台上的人貪污,感到忿忿不平,
叮囑自己千萬不能同流合污,
當自己成為台上的一份子,
卻和當時貪污的人如出一轍,
逐漸在加速社會的惡化。

這個話題,再度勾起和朋友茶餘飯後聊天時的記憶,
"我們出社會以後,都會被同化嗎?"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很多時候,社會上評論一件事,並非以公理來判斷,
只是純粹認定大部分的人相信的,那就是真理。

因此,我們所作所為沒有應不應該,
反正每個人都這麼做,依樣畫葫蘆,
能保住自己的職位、面子、人際關係,
其餘的,都無關緊要了。

所以,我們讀聖賢書所謂何事?
追求更高學歷、閱覽萬卷書,
到頭來仍舊無法以所學之常理判別世事,
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否決我們認為不應當的事,
那麼,教育的本質,還有意義可言麼?

想到這裡,我很慶幸自己身邊的好友們,
雖然紛紛在職場上打滾一陣了,
每回我們相聚時,除了更新這段時間失聯的訊息之外,
感受不到絲毫陌生的疏離感,
我們都要一直這麼堅持下去,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ri2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