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你沒有踏出這一步,
你可能永遠不會懷疑你所存在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好像理所當然。

去香港的時候,感觸還沒這麼深刻,
畢竟香港跟台灣有點相似,
一樣地狹人稠,一樣接受繁體教學,
而在這個小地盤,只要三天兩夜就能打發,
吃吃喝喝、逛街血拼。

"我所存在的世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去日本唸書的朋友曾經和我提過類似的話題,
當時只能說我明白,但我現在是真真實實了解,
你以為的理所當然它可能是不合理的;
默許你認為不合理的行為是不對的。

『這是個趨勢。』、『反正也就這樣。』
常常會聽到有人這麼說,小老百姓的心聲,
不知是不是習慣"被虐"或"被虐"太久,
我們竟然只能用消極的方式去看待。

台灣就是沒辦法像日本柏油路如此平坦;
台灣就是會三番兩次不斷挖馬路;
台灣就是差不多可以就好;
台灣就是只能走代工之路;
台灣就是喜歡互相揭瘡疤...。

四月一日到四月五日的東京之旅,
一方面終於可以擺脫在台灣所有的事物而感到高興,
另一方面看著我眼前的東京,
感嘆著台灣有太多不足,我們真的只能這樣?
永遠難分難解的派系內鬥。

服務員的年齡
去年跟團時導遊曾說日本沒有外勞,
姑且不論歷史背景,我想這是保護國內員工的一種舉動,
在我們要求評論為什麼店員不是年輕美眉的同時,
我看到東京街上,有著各種年齡層的服務員,
特別是年代悠久的店面,
充滿員工與公司一起走過歲月的痕跡,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終身雇用制吧!

但我不得不說台灣老闆與員工之間,
缺乏一種深厚的互信感,
把員工當作為公司生財工具,
與先讓員工得到快樂公司才會跟著賺錢,
這兩種是截然不同的對待。

我從來就不以為,公司是老闆一個人的,
老闆可以決策,但他無法隻身維持公司運作,
與員工之間是互助,而不是上對下。

儼然就是個廣告城市
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注意"廣告",
雖然我還沒具備完善透徹的觀察力,
但這幾日下來,不管走到何處,
乘車車廂走道、遊走街頭、建築外牆,
到處都是日本自家廣告看板身影。

身處在廣告公司,卻幾乎不編列預算宣傳自家廣告的公司,
我待得莫名其妙,還一待就三年。

體貼,就是設身處地著想
搭乘日本地鐵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顯示車站的方式。
佈滿廣告海報不說,還有螢幕可觀看CF,
還會貼心顯示幾分鐘到哪一站,
甚至告訴你位於的車廂要怎麼走到出口的簡略圖示。

台灣人喜歡逛的藥妝店、手創館各型各色文具,
裡頭充滿許多神奇小物,並以使用更加便利為取向,
將原先有缺失的產品進行改善,
比方說,我就買了一把不沾黏膠帶好剪裁的剪刀;
看到讓自動鉛筆筆頭可以怎麼寫都保持均勻的筆芯;
有熱飲的自動販賣機;會自動計算出找零的收銀台。

創造前所未見的商品是很困難的事,
而能改善現有的產品使其功能更加完善,
就已經是一種了不起的創新。

當我們習慣在不體貼的環境下生活,
偶然的體貼就足以讓人驚呼連連,
回過頭來想我們為什麼要縱容不體貼滲透生活?
明明可以更好、更方便的不是嗎?

這就是我們與日本大大的不同。

真正的時尚,是專屬自己的隱隱有型
聽聞好幾個人去過法國,對法國人的印象是,
就算一頭亂髮就是讓人感覺有型,
他們不像我們一身名牌掛上身,還唯恐天下不知。
一樣是明白但沒有真正見識到完全理解的一番話。

到了日本,幾乎許多車站都設計像台灣的百貨公司,
一間間精美細膩裝潢的店面進駐其中,
而出了車站更看到一棟接一棟的百貨公司豎立,
東京果然是購物天堂,不怕你逛完,就怕你的腿力負荷不了。

因為平時也沒特別關注日本品牌,
所以沿路幾乎看到的都是不相識的日系品牌,
當然,也有眾所皆知的歐洲名牌。

而我觀察到有趣的現象是,日本人就算經濟條件比我們好,
沿途幾乎看不到人手一個LV、Prada、Coach包,
不管是穿著、飾品,多是單一色彩與自家的日系皮包與衣著。

而台灣呢?看膩的LV與Coach滿街都是,
乍看之下,應該只差在款式吧?!
對於有些許反叛因子的我一點都不想隨波逐流,
當然,我也不需要、不想花大錢裝飾我自己,
能以最具經濟效益購買適合我的風格,
那才是我心中最佳的時尚。

和朋友討論起這個話題時,
仔細想想,當你下定決心買這件物品時,
是因為懷著炫耀之心?別人有我也要有?
還是再也找不到比它更適合自己的心態?

在東京逛大街的日子裡,
雖然有一件衣服都沒買到的遺憾,
又不想勉強去買沒那麼喜歡的衣服,
但倒是買到兩個包包感到開心。

因為我就是覺得它適合我而我也喜歡。

時尚的價值應該取決於它帶給你心中的質量,
而不是數字呈現的多寡。

我是住在東京的外國人
第一次到日本自由行,心情既期待又緊張,
行前準備該怎麼下手?該不該買旅遊書?
都讓我掙扎好幾回,看到地鐵路線圖更是一陣頭暈,
怎麼辦?會不會迷路?

在出發前一日決定把旅遊書拋下那刻開始,
交通好像沒有想像中複雜,
我想最困難的應該是怎麼來回機場。

有著親切感的漢字,和整體詳細的路線指標,
從A地到B地沒有先入為主的數條路線交織還可怕,
確定轉乘路線與方向,我想我可以像居住在這的外國人一樣自然。

解決了交通問題,溝通就是最大的阻礙了,
遇上沒有漢字的日文字就像是文字天書,看不懂,
加上不流利的英文與根本就不會的日語,舉白旗投降。

當下開始探討著自己日常生活,
好想一夕間變為語言達人,精通各國語言,
發憤想好好學英文、日文,還有餘力學韓文的話,
這樣的念頭油然而生。

啊~原來我浪費了好多時間,做了很多沒有實質意義的事,
擔心沒有實質意義的人事物??
投資自己才是最划算最有效益的事啊!
其他哪算什麼?真的沒有比這更重要了。
我想起阿木前陣子才說"以後沒有兩把刷子很難生存"這句話,
點滴在心頭,有一種當頭棒喝之痛。

像家的房子
最後一天的下午行,安排到高圓寺逛商店小街,
聊著聊著,完全沒發現"入侵"住宅區,
搞笑的是我們還不覺得走了那麼遠,但確實這麼遠,
不是只是直走、左轉、右轉嗎?
還好有會說一口日文的朋友在,
不然我自己在街道上流浪,何時才能回去?
好吧!就當做假設計人與真設計人的住宅區觀察半日遊。

什麼樣的家讓你覺得像家?
有想念回家的感覺、可以忘卻任何在外的煩惱、
就算自己一個人在家也感到溫暖?

我們一邊欣賞獨棟與公寓房子外觀,一邊品頭論足,
原來,在日本是買地後就可以自己找設計師設計專屬於你的家,
原來,你得有車庫才能買車,因此街道不會有車子亂停的現象。

在台灣,要嘛就是建商已經蓋好的房子,
不然就是預售屋,先給你看形象模型。

怪不得日本的房子看起來都有各自的風格,
僅僅是個小門牌都講究質感,
當然也有門面還拼貼的朽木廢棄屋。

我們不禁感嘆這才像個家不是嗎?

花了大錢只能買到大樓切割的小坪數,
背後還有追著跑的大筆貸款,
為什麼人生幾何,卻要過得如此狼狽?

習慣了。我們只能妥協這些沒有規劃沒有品質的選項?

回台灣後,滿滿的念頭在腦海轉啊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ri2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